快訊

聯合報最新民調 4成7民眾反對大罷免 4成3贊成

華郵報導 美國防部備忘錄:阻陸奪台列為優先目標

28名新科中研院士出爐!台積電副總余振華獲工程院士

台積電副總余振華因為發明關於AI的關鍵技術,獲選中研院工程院士。記者陳宛茜/攝影
台積電副總余振華因為發明關於AI的關鍵技術,獲選中研院工程院士。記者陳宛茜/攝影

中研院院士會議今天公布34屆院士暨名譽院士,共計28名新科院士。其中台積電副總余振華因為發明關於AI的關鍵技術,獲選工程院士。人文院士方面,86歲的法學家王澤鑑,被認為是台灣民法第一人,曾任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,則成為中研院首位法律院士。

余振華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物理學系,並取得材料工程研究所碩士學位,以及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材料工程博士學位。

余振華現任台積公司Pathfinding for System Integration副總經理。余振華博士於1994年加入台積公司,負責後段研發相關的多種業務,並成功地開發0.13微米銅製程的關鍵製程技術。他同時領先推出台積公司的晶圓級系統整合技術,包括CoWoS®、整合型扇出(InFO)封裝技術和台積電系統整合晶片(SoIC™)及其相關技術。

加入台積公司之前,余振華博士是美國AT&T貝爾實驗室的研究員和專案負責人。1987年至1994年間,余振華致力於次微米製程,元件及整合技術研發工作。余振華於2013年成為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(IEEE)院士,2017年獲得總統科學獎,並於2018年獲得IEEE EPS傑出製造技術獎。任職台積公司期間,余振華累計獲得超過1800項的全球專利。

中研院表示,本屆新科院士分別為數理科學組8人、工程科學組8人、生命科學組6人、人文及社會科學組6人,其中女性院士有7人。最年輕的是數理科學組金政(男,53歲),最年長的是人文及社會科學組王澤鑑(男,86歲)。

另也選出2024年名譽院士2位,頒予美國西北大學物理與天文系榮譽教授譚遠培(Ronald E. Taam),以及美國國家工程院院長約翰.安德森(John L. Anderson)。譚遠培於1994年獲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;約翰.安德森於1992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、2005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,2022榮獲美國華盛頓科學院傑出工程成就獎。

中研院現有院士271人,新科院士出爐後,院士陣容增至299人。名譽院士原為15人,亦增加至17人。

中研院院士會議今天公布34屆院士暨名譽院士,共計28名新科院士,2名榮譽院士。圖/中研院提供
中研院院士會議今天公布34屆院士暨名譽院士,共計28名新科院士,2名榮譽院士。圖/中研院提供
中研院院士會議今天公布34屆院士暨名譽院士,共計28名新科院士,2名榮譽院士。圖/中研院提供
中研院院士會議今天公布34屆院士暨名譽院士,共計28名新科院士,2名榮譽院士。圖/中研院提供
中研院院士會議今天公布34屆院士暨名譽院士,共計28名新科院士,2名榮譽院士。圖/中研院提供
中研院院士會議今天公布34屆院士暨名譽院士,共計28名新科院士,2名榮譽院士。圖/中研院提供

中研院 台積電 院士

延伸閱讀

台積電晉升千金股 相關半導體ETF可望連帶沾光

驚人市值曝光!台積電成「最重千金股」 其餘18家千金股加起來不敵他

台股一日喜添兩檔千金股!台積站穩千元價位 大盤指數衝高再改寫歷史

台積電(2230)站上千元過去哪個價位買進…今天皆賺錢! 該賣006208買護國神山就好嗎?

相關新聞

僑生來台就學被當「學工」 高中校長坦言:成部分學校「續命丹」

天下雜誌報導,台灣有高中職「誘騙」東南亞華僑後代來台作為「學工」,透過僑生專班來台就學,卻被當作「學工」。中部一所知情的...

網紅作家蔡潔米呼應央視貼文挨批 暫關IG回覆功能

時尚網紅作家蔡潔米響應中共官方主張,稱台灣為「中國台灣省」,遭ELLE Taiwan切割,合作品牌也發聲明終止合作,蔡潔...

首航成功!教育部御風輪海事實習船 返回高雄母港

教育部斥資16.5億元打造御風輪海事實習船,上月底首航前往日本東京,今天結束海上實習課程返回高雄港泊靠17號碼頭,高科大...

國中會考17.5萬人報名 創新低

一一四年國中教育會考已完成報名,全國十八個考區及大陸考場總報名人數計十七點五萬人,再創新低,但更大的招生危機還在後頭。面...

巴頭、推摔都觸法 南市要求各幼兒園張貼「虐童零容忍」海報

台南市政府為確保幼兒園全面落實正向管教,教育局製作並發送「虐童零容忍」海報,分為教保服務人員版與機構負責人版,要求各園將...

台積電員工子女免設籍入學惹議 高市教育局:僅個位數申請

台積電高雄廠5座廠房將聘用8000多名員工,高雄市教育局在現階段廠房設置期間,提供員工子女免遷戶籍,只要拿出台積電員工證...

商品推薦

udn討論區

0 則留言
規範
  •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,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,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。
  •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,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,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、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。不同意上述規範者,請勿張貼文章。
  • 對於無意義、與本文無關、明知不實、謾罵之標籤,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、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。不同意上述規範者,請勿下標籤。
  • 凡「暱稱」涉及謾罵、髒話穢言、侵害他人權利,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、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。不同意上述規範者,請勿張貼文章。